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资商情 >

农资市场流行无证经营 市场规范还需加强

点击: 时间:2015-05-15 17:13 作者:汤姆的声音  来源:未知 

  提起眼下的基层良种市场用“小、散、乱、差”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小”,经营规模小,一块塑料布一铺,几包种子一摆,就是一个完整的流动摊点。“散”,从乡镇驻地到农村的各个小卖部,再到各集贸市场,到处都是经营良种的散兵游勇。“乱”,从蔬菜良种到大田良种,国产的、进口的、大厂的、小厂的、南方的、北方的,全部乱在一起,统统经销。“差”,各种各样的品牌,各种各样的旗号都在招揽着客户,眼花缭乱,难以让人区分孬好、真假,质量难有保证。并且这一切都是在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或自生自灭,或顽强挣扎,无证经营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合法经营则成为稀有现象。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农民因购买了劣质种子,或因种植品种不适宜、或因种植措施不合理,给农民带来损失的案例发生。这里面自然有农民自身的问题: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或考虑问题的单一,要么喜欢追求高产量品种,要么喜欢使用一些陌生的新奇特品种,要么喜欢选购一些价格昂贵的品种,误认为钱贵的就一定是好品种。在这里农民朋友却忽视了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则:是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是否适合自家地块,是否适合自家的水肥条件等等,这些关键因素才是最终丰收增产的保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经销商该向农民推荐什么样的品种,经销商的推荐往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严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的经销商,在这方面往往做得比较成功。而那些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社会责任心,更缺乏科学态度的流动商贩、无证经营者却成为了目前农村基层良种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局面自然难以适应当前良种市场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指导农民选购良种、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需要,这种局面难以和目前快速发展的良种产业相匹配,特别是和世界种业的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每年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执法部门都会向农民宣传:要到那些证照齐全、信誉好的良种店购买良种。而看看我们的现实:每年那些流动商贩用摩托车带着良种走街串巷,抖售那些无牌无照无品牌无名称的散装种子,在集贸市场那些常年经营良种的摊贩到处都是,一边是各种蔬菜种,一边是应季的花生、大豆、玉米种,数量不多,要么十斤八斤,要么三袋五袋,这些品种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条件,注意什么事项等等,经营者一概不知。他们经营这些大田良种,就像农民赶集买一把菠菜一样的随便与随意。试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经营者水平,让农民到哪里去找那些证照齐全的经营者?再看农村的一些小卖部,一边是食品、百货,一边摆上几包玉米种,虽说数量不多,亲戚、朋友、邻居拿点种,能卖多少算多少,能赚一点是一点,这种不成系统、不成规模,经营良种等同像卖一瓶酱油一瓶醋一样的随意简单。结果扰乱了整个良种市场秩序,把农民搞得无所适从,导致农民的整体用种水平偏低。
  总之,整个农村基层良种市场分散、杂乱,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素质人员经营的正规的良种店、良种经销公司。现在在很多地方的乡镇驻地几乎都找不到一家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品种齐全的良种经营店。过去曾一度在农民心目中留下一定印象的种子站,也因为体制的改革而撤销。
  就目前基层良种市场监管层面上来看,几乎就是放任自流。面对点多面广,经营分散、季节性强的这种经营局面,的确让管理者难以监管。从监管主体上看,是农业局,还是工商局?他们都在管,又都在不管。一到良种使用旺季,他们录录像、上上电视,头悬国徽的大盖帽的确威严,维护农民利益说的头头是道。但看看眼下乌七八糟的经营局面,大凡能够喘气的人都可以经销良种,真是不可思议。
  那么,怎样规范基层良种市场,提高经营门槛往往是大家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但在中国似乎所有要提高经营门槛或准入门槛的行业,都会伴随着高昂费用的出现,似乎大凡提高门槛者全部是金钱问题,只要金钱够数,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至于从业者的水平是否真正提高,社会责任感是否真正增强,统统由金钱出面包办就是。说白了,这门槛不提也罢,因为最终的受害者还不是农民?因为成本最终是需要转嫁消化的,农民才是最后的买单者。再者,要想规范经营市场,仅靠严控、打击、罚款而不去理顺层层的渠道关系,不去花大力气培育一个合理的良种产业链,农民就很难买到真正的好种子,也就难以真正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用种水平。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肉狗养殖专题】怎么养狗赚钱

    【肉狗养殖专题】怎么养狗赚钱

  • 【水貂养殖专题】水貂养殖 水貂皮草

    【水貂养殖专题】水貂养殖 水貂

  • 中华农业群英谱:这些中国农业的脊梁!

    中华农业群英谱:这些中国农业的

  • 【蛤蚧养殖专题】蛤蚧养殖技术 蛤蚧养生功效

    【蛤蚧养殖专题】蛤蚧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