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综合成本上升之势下 农资经销商们该如何制胜未来?
点击: 时间:2017-09-08 10:44 作者:套路兰 来源:第一农经
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行情似乎一直不太利好,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厂商和经销商们都表现的很盲目,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现如今,农资赊销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销量大了,欠条也多了,利润又总被压缩,实在引经销商头疼。那么在农资综合成本上升之势下,农资经销商该如何制胜未来呢?
营销的原点是产品,服务的对象是作物(非农户)。只要这个关系不弄错,那么相信可以发现一些机会。
但是,企业真的理解产品吗?
产品从加工的角度来说,原料,工艺,助剂,剂型。发现很多搞生产的其实是糊涂的,到底该做成EC,SC还是WP,很少有人能够给出这个剂型的理由,全部是照搬。外企的东西好就拿过来了,殊不知,别人的原料不一样,助剂和工艺都不一样,怎么搬?
所以,说到产品,建议农资经销商可以给自己再一次选择机会,第一,找有原料优势的厂家;第二,找同类产品最专业的厂家去合作,尤其是十年专注一个类别的企业。或许这些公司都不算大,但一定值得你去合作。比如植物调节剂领域的国光,线虫领域的真格、盈辉,专注甲维盐的银农科技,专注芸苔素的威敌,专注噻霉酮的西大华特,专注吡唑醚菌酯的深泰、康乔等等。

图:农资
说完产品,说我们的服务对象——作物。近些年,有些经销商的口号提的非常好,打造成“用户”的必需品,成为必需品的条件,一是作物刚需;二是细分品类第一。理清了我们的用户,很多工作就很好开展了,你也不难理解,为何一个作物经营好了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大荔的冬枣;驻马店的花生、中牟金乡大蒜;乌兰察布、张家口的土豆;桂林的砂糖橘;冰川的葡萄;文山的三七……仔细研究这些区域作物不难发现,集中作物区一定出席了非常牛逼的经销商,而这些经销商的销售额中某一重点作物一定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所以建议农资经销商,应该深度聚焦当地优势作物,选择细分品类领先的产品。同时,要用好厂家技术团队,教好自己的团队,通过深入一线的实验示范,认真摸出重点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病虫害防治要点、水肥特点,同时找出不同时期产品协同防治的最佳时机和效果,做好局部的解决方案。
(第一农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