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种子替代外来种子愿景已基本实现 将致力于走出国门
点击: 时间:2017-09-12 10:30 作者:套路兰 来源:第一农经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对于发展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很多种子都是依赖进口,对此,我国为寻求突围,联合几家蔬菜科研院致力于研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种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国产种子已经可以部分代替外来种子。
成立——寻求突围
山东是全国蔬菜生产供应第一大省然而在被誉为蔬菜“芯片”的种子上却一直有一大“软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洋种子”进入中国十几年的工夫跨国种业巨头就将本土种子逐渐挤出了市场。菜椒、长茄、西红柿这些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洋种子”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绝对份额。
面对“进口种子”的步步紧逼国产种子努力寻求突围。2010年山东省蔬菜育种领域的龙头企业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与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等10家种子企业、山东农业大学等2家高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6家科研院所发起成立了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种业重点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蔬菜种业科技资源加快成果研究、转让与转化全力提升国内蔬菜种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种子
成果——基本实现替代
联盟理事长、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介绍联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进口种子替代战略针对进口种子价格高昂的实际选育新品种在企业的试验田试种同时选择联盟单位已成熟的品种向社会整体推介目前已选出几百个品种展示推广。在此合作体制下大批科研单位的优质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如山东农科院研制的“鲁厚甜1号”甜瓜种子在沉睡10年后终于苏醒被华盛公司购买推广占据了山东市场主导分额。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栽培植保研究室主任王克安向记者介绍在替代进口种子的蔬菜新品种产业化开发项目试验中由华盛农业筛选出的西葫芦品种“冬圣二号”和“寒绿7042”越冬茬较进口品种“冬玉”分别增产15.25%和15.45%且田间表现为生长势和抗白粉病能力较强果实颜色亮绿商品性极好。
聊城佳一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拥政告诉记者聊城西葫芦种植规模在5万亩以上年用种量超过10吨只华盛一家的份额就占到5吨以上国外种子已经失去竞争力。这在打破“洋种子”市场垄断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蔬菜生产成本。
“这就是市场化推动的结果企业只有真正从为农民增收、增效出发才会有‘群众基础’才能与市场需求最紧密结合。”德州种子经销商郭经理评论说。

图:种子
展望——走出国门去
山东是种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6亿亩左右粮、棉、油、菜等用种量约18亿公斤。截至2014年底全省持证种子企业352家其中省级以上发证企业182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7家占全国的9.6%“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8家占全国的1/7“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3家占全国的1/5。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种企没有自主研发能力育种能力较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很大市场侵权、套牌、仿制现象严重优势种企很难脱颖而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刘开昌分析说。
李兴盛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较低。业内人士建议尽快清理不合格企业整顿种子市场秩序规范品种管理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只要把市场管理好大企业自然就起来了。”李兴盛说。
作为联盟理事长李兴盛表示一个公司的发展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打造国际品牌让国有品种走向世界才是应有之义。他介绍华盛农业正在努力尝试引领示范公司自主研发的西葫芦、白菜、辣椒等蔬菜品种已实现向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玉珠”西葫芦品种还占到了巴基斯坦该品种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部分品种已基本替代走出去成为新的方向。联盟应继续加强源头创新强化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平台共享实现产学研结合真正破题做大做强为民族种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话语权。”刘开昌说。
想必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种子已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