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资商情 >

河北省:农膜使用量12万吨 回收率力争达75%

点击: 时间:2019-05-28 16:32 作者:燕鼠  来源:第一农经 

  农膜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农资,它的使用也是需要控制的,否则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为了净化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地力,今年,河北省通过加强源头控制、推动减量增效、加强试点示范等措施,想力争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75%。
  近年来,我省地膜覆盖面积常年在2000多万亩,农膜使用量12万吨以上。为逐步实现地膜产品标准化、覆盖减量化、捡拾机械化、回收专业化、利用资源化,有效控制残膜白色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去年,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省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按照“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思路,制定了农膜治理重点措施。
河北省:农膜使用量12万吨 回收率力争达75%
  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对国家新颁布的地膜生产标准的宣传贯彻,结合相关农业项目,加快推广新标准地膜,提高地膜的可回收性。推动将非标地膜列入农资打假清单,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
  推动减量增效。探索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减少覆膜作物种植面积,促进地膜使用减量增效。
  加强试点示范。结合旱作农业项目,去年我省在张家口、承德等市的项目区域推广0.01毫米标准地膜,促进了项目区残膜回收利用。在地膜使用量大和污染问题突出的24个县(市、区),实施了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24家和一批回收网点,废旧地膜加工能力达2.29万吨,覆盖回收面积540万亩。在张家口市万全区、卢龙县、邯郸市永年区和吴桥县,建设了4个标准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示范区,探索地膜回收利用的绿色补贴机制。开展了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回收机制探索,共推广应用标准地膜9000亩,提高了农户和经营主体回收残膜的积极性。今年,我省地膜使用重点县(市、区)继续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推进标准地膜使用,加快建设专业化回收网点,开展废旧地膜综合利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开展调查监测。根据不同覆膜区域和作物,调查统计覆膜作物种类、覆盖面积、地膜使用量、废旧地膜回收量等情况,开展地膜残留数据监测和评价,掌握地膜残留底数,为地膜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燕子鱼专题】唯一可以“飞行”的鱼|燕子鱼养殖

    【燕子鱼专题】唯一可以“飞行”

  • 【羚羊专题】羚羊主要分布在哪?羚羊和藏羚羊有啥区别?

    【羚羊专题】羚羊主要分布在哪?

  • 【燕子专题】燕子是什么鸟?燕子的生活习性介绍

    【燕子专题】燕子是什么鸟?燕子

  • 【花椒专题】花椒育苗与种植技巧|花椒种植技术

    【花椒专题】花椒育苗与种植技巧